杨旺林|用心动情 启志润心 |
杨旺林,男,汉族,1991年3月生,中共党员,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辅导员,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硕士,讲师,江苏省创业培训讲师。现任理学院辅导员、院团委书记,累计带教三届本科生630余人。2021年至今,获校级及以上荣誉19项,发表思政论文1篇,发表学术论文1篇,参与校级以上思政课题研究1项。所带党支部、班级、团支部获校级及以上荣誉5项,所带学生50余人次获校级及以上各类综合性荣誉。 【工作思路】 立足理学院学科特点,培育以“理”为核心的学院特色文化,着力于打造“立德有‘理’”、“笃学有‘理’”、“青春有‘理’”、“生活有‘理’”四个品牌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砥砺学生综合素养,进而启迪学生人生发展规划。从班团管理、队伍建设、氛围营造、品牌创建、实践锻炼等方面入手,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,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知理爱理,激发学生服务国家战略的成才抱负。 【育人实效】
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、二十大精神为主线,跟随党建引领、着力构建班团带动、榜样示范、主题教育等相融合的立德育人格局。利用各项主题学习、专题教育等思政教育契机精心组织开展主题班会、主题团日、社会实践活动等300余次,物理学博士团信仰公开课得到媒体广泛关注。
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、培养和使用机制,召开团代会、学代会、研代会,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班系列培训活动、优秀学长团与新生交流学业发展等活动10余场,微信推送各类榜样人物20余期,全方位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,学院团学组织主要学生干部30余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、江苏省三好学生等综合性表彰。
推动学院制定了《理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》,该办法从组织引导、经费投入、系部参与、学生选拔、成果应用等多个方面综合构建了学院科技创新体系。以学生科技社团为载体,发挥高低年级传帮带作用,培育高水平学科竞赛参赛学生梯队,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,引领学生学以致用,着力于构建“笃学有‘理’”育人体系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3年获国赛一等奖2项,二等奖11项,国奖获奖总数全省第一,一等奖获奖总数全省第三,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五。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2023年获国赛一等奖4项、三等奖1项,获一等奖项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“双一流”高校并列第二。学生在这两大赛事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项、省级奖项50余项,获奖层次和数量不断创下新高。
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,刻苦钻研专业知识,努力提高综合素质,并积极践行言传与身教相统一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。积极探索科研思政。结合学生专业与自身专长,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及科研计划。顺利完成省级一般本科生创新计划项目1项,院级本科生创新计划项目2项;指导本学院学生在“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”“全国大学生船舶能源与动力创新大赛”等赛事中获特等奖1项、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,发表专业学科学术论文1篇,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。
着力于以文化人,构建以校史文化、“理”文化、红色文化等为核心的文化育人体系。在文艺、体育方面、同时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、校运动会、开学典礼、毕业典礼、学校庆祝办学九十周年等各项契机,精心打造了班级合唱比赛、毕业生欢送晚会、学院运动会等10余个特色鲜明的“青春有‘理’”系列主题活动。
守牢底线,夯实服务,坚决落实辅导员工作“八必谈”和“五个一”工作方法,将心理疏导、生活关怀与教育帮扶相结合,为学生心灵成长注入爱的力量。创立“生活有‘理’”文化品牌,坚持以美润心、以劳健心。以“明理”一站式学生社区为载体,将教育和管理在社区里缓冲、融合。社区特色逐渐鲜明、功能日趋完备。 【经验总结】
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抓牢各项思政教育契机,构建线上、线下立体育人格局,针对学院学生群体的突出特点和思想政治状况,创新教育方式,注重校史教育,指导学生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自身的思想发展、专业学习和创新实践。
立足学科特点、人才培养需求,培育学院特色文化,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、学风建设、第二课堂、日常生活等育人领域潜移默化持续营造育人氛围,提升学生认同感、归属感、自豪感,滋润学生心灵,激发青年活力。
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研实践,锻炼综合素养,深刻感悟国家科教兴国、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,找准人生方向,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,意义深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