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交流的互动平台,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,江苏科技大学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,坚持党的领导,落实立德树人,积极探索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,建设以党建为引领,集先锋型、学习型、平安型、美丽型、活力型为一体,社会、学院、教师、党员、学生共同参与的“一核多元”育人社区。
强化党旗领航,筑牢思想引领“硬根基”
学校突出政治上铸魂强基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阵地。将荣获教育部第三批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称号的景荣春党支部带进社区,建设“悦习驿站”党员之家;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,精心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五个“一”系列活动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激励学生在踔厉奋发中厚植爱党、爱国情感。突出队伍搭台赋能。学校积极探索“党建+社区管理”新模式,激发社区党建新活力。推动学生党支部将“三会一课”开进社区,由校院党政干部、教师党员、学生党员组成师生宣讲团开展“信仰公开课”,组织专题读书会,持续巩固思想理论教育成果。优化党支部建设模式,建设师生联合党支部,推动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方式、方法的更新,促进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,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。
践行“一线规则”,凝聚教育引领“新合力”
学校突出组织上引领带动。践行“一线规则”,推行“一线支部”工作法,让党的组织设置优化在一线,问题和矛盾解决在一线,支部和党员作用发挥在一线,形象树立在一线;全方位打造“党员+”服务新平台,“支部+”基层新发展。积极推动校院领导、专业教师、学业导师、辅导员、校外导师等多元力量下沉社区,围绕党建教育、学业辅导、生涯规划、就业指导、心理健康等主题开展教育与服务。邀请劳动模范、非遗传承人等担任校外导师,在学生社区开展思政教育活动。延拓社区教育新思路,构建校企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,充分利用社会资源,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。探寻“文化育人、实践育人、传承育人、党建育人、传统育人、科技育人”新途径、新方法。
坚持五育并举,建设社区育人“新样板”
学校坚持“五育并举”,在社区建设中围绕党建引领、学业辅导、生涯规划、就业指导、心理健康等主题开展教育与服务。建立全部由学生组成的社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,充分发挥学生朋辈教育作用,实现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;筑牢安全底线,强化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,健全“学校—学院—班级—寝室”四级网格社区安全机制,定期邀请专业人员讲解安全知识,持续实施“安全教育月”,实现学生社区安全教育常态化和全覆盖。重视文化浸润,设置文化墙、标语,开展“寝室文化节”、评选“标兵寝室”“优秀寝室”,打造丰富多彩的美育、体育、劳动教育平台,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。
优化社区空间,打造“5+1”育人“新标杆”
学校根据工作实际,通过空间治理、提能增效,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和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结构改进,优化学生社区物理空间,将社区空间功能延展为“5+1”模式:“5”即党团活动室、传统社团工作室、自习室、“蓝途”生涯咨询室、“心舟启航”谈心室;“1”即辅导员工作站;持续推进学生社区“宿舍实验室”建设项目,打破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界限,打通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,激发学生自主学习、协同学习的热情,建成学习型、服务型、成长型功能性社区,以增强育人场域的亲和力和科学性、协同性、实效性,从而畅通育人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依托智慧校园,持续建设完善“一站式”学生事务大厅的窗口服务平台、线上业务平台和自助办理平台,常态化提供学生自入学到毕业的各类服务,高效、精准对接学生需求;利用大数据平台,根据学生实际数据,实施灵活、弹性的分类精准帮扶措施,集中、规范、全面地构建学生个人画像,为每一位学生建立“学涯档案”,利用大学生学习生涯“自画像”引导其成长成才,辅助辅导员、班主任开展教育指导工作,形成线上线下聚力,增强育人效果。通过精准管理服务,全面提升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