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,毕业生中存在一部分就业困难学生群体,他们缺乏职业生涯规划,就业动力不足,就业能力欠缺,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障碍与挑战。
一、案例简介
学生小强,男,22岁,大四材料类学生,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生源。正值秋招期间,班级同学都在准备就业,班长反映班级同学小强一直呆在宿舍,不去参加招聘会。通过了解,发现小强思想上不积极,没有制作简历,逃避就业,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,也不具备就业竞争力。
二、案例分析
这是一例因学生缺乏就业动力和就业技能引发的就业困难问题。
三、案例关键点
通过分析,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:
一是思想上不积极。经过和小强谈心,发现他还没有准备个人简历,也不去参加招聘会,整日呆在宿舍,思想上逃避就业。
二是缺乏就业能力。通过与班委和本人沟通,发现小强性格内向,语言表达能力较差,不了解目前就业环境、企业招聘要求等,缺少就业核心竞争力。
四、解决思路与实施办法
(一)搭建沟通桥梁,激活就业动力。沟通过程中,小强讲述家乡来自西部经济落后地区,父母希望小强毕业后回到家乡,考公务员或者找一份稳定的工作,小强则向往大都市,家庭就业观念存在分歧,但看着身边的同学陆续收到offer,内心还是比较焦虑的。通过耐心的询问和倾听,对学生的现状表示理解,同时告诉学生不要焦虑,学校、学院都在积极开展招聘会,对接用人单位,只要想找工作,一定可以找到的。同时笔者也积极的同小强父母进行沟通,讲解目前行业就业现状,材料类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,希望父母尊重和支持学生就业意愿,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决定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沟通交流方式,学会换位思考,对父母多些理解与宽容。
(二)开展就业指导,提升就业竞争力。首先运用start成就故事法,让小强讲述一段在校期间印象深刻的事情,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,挖掘自身优点。小强讲述了大二阶段与老师、同学共同完成实验课题的过程,发现小强热爱所学专业,善于发现问题,做事踏实认真,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。其次让小强进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,发现小强属于现实型(Realistic),更愿意与物打交道,喜欢进行操作方面的工作。运用SWOT分析,从宏观、中观、微观三个角度,分析了当前材料类就业地分布、薪资待遇、岗位需求等,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和需求。运用SMART目标设定法,根据小强的职业兴趣、能力、价值观等,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,如新能源类企业-工艺工程师岗位。最后运用企业招聘的岗位说明书,讲解如何通过招聘岗位信息撰写简历,对学生进行了面试指导,帮助小强提高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。
通过交流指导,小强就业意愿大大提升,主动询问了近几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,锁定了具体就业目标企业,积极参加招聘会。笔者也帮助学生推荐了几位目标企业就业的学长,更加详细的了解公司及岗位要求。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,小强陆续拿到了多个offer,日常也会主动和家人沟通工作进展,最终选择了一家与自己专业高度匹配的上市公司入职,开始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。
五、经验与启示
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,要格外关注大四毕业生的
就业困难群体,尽早进行就业指导帮扶,提升就业技能。
(一)尽早筛查,识别就业困难群体。要通过日常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,尽早识别班级就业困难群体,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和深层次因素,针对身体状况、技能水平、家庭因素等多种原因,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,分类指导帮扶。
(二)深入沟通,激活就业动力。本案例学生主要是因为思想上不积极、缺乏就业能力,进而导致就业动力不足。要通过深入沟通交流,与学生达到共情,赢得学生信任。挖掘背后的家庭、环境等因素,搭建家校沟通桥梁。通过讲述行业资源优势、学长学姐就业故事等,帮助学生卸下思想包袱,激动就业动力,重拾就业信心。
(三)多措并举,赋能学生成长。就业指导帮扶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,要运用好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、SWOT分析方法、SMART目标设定法、成就故事法等,帮助学生寻找自身优势,确定职业兴趣、目标,进行合适的职业选择。通过开展简历问诊、面试指导等多种形式,进行就业技能专题培训。通过邀请用人单位hr进课堂、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多种方式,“请进来+走出去”相结合的思路,给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,拓宽就业渠道,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,实现高质量就业。